早起的鳥兒有咖啡喝,
應該是維也納這天最佳寫照,
我們要去世界十大最美咖啡館之一的中央咖啡館朝聖一下。
我們利用交通券搭著地面電車來到市區,
下車步行經過奧地利維也納有個著名的世界遺產「聖史蒂芬大教堂」,又被稱作 “維也納心臟” 之稱,
其為羅馬天主教堂,創建於西元1147年。歷經許多天災人禍,改建成哥德式風格,
教堂正面為羅馬式,其他大部分是哥德式,意外的混搭風格是特色之一。
教堂最明顯的屋頂就是用一片片的彩色琉璃瓦拼接而成的喔~!! 遠看近看都很震撼特別!
聖史蒂芬教堂有兩座高塔,一座是最高的南塔(尖塔),高度有136.44m (如上圖右的尖塔)
另一座是北塔,高度有68.3m (照片看不到。北塔是有圓頂的那座)
教堂正面的兩座尖塔左塔66.3m,右塔65.3m ,
北塔在蓋了60公尺時因為經費不足而做了文藝復興式的綠圓頂收尾,並沒有蓋完,
也成就今日雙塔陰錯陽差下美麗的不對稱。
而維也納最著名的鋼琴家則是家喻戶曉有音樂神童之稱的莫札特,他的婚禮就是在聖史蒂芬大教堂舉行的。
參觀這個教堂最不能錯過就是雙塔觀景和地下墓穴(又分為皇室墓穴、器官室和地下墓穴)。
歐洲老教堂裡埋有遺骨是很正常的,而且可能還有地下墓室和墓園,在奧地利當然也不例外。
皇室墓穴就放置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三世、擊敗土耳其人的歐根親王等靈柩。
器官室則因統治奧地利帝國的哈布斯家族的傳統葬禮,屍體會被分三處埋葬,
內臟在史帝芬大教堂、心臟在奧古斯丁教堂、骨頭安置在卡普齊納教堂,
理由有很多揣測,有人說是為了防腐,追求永恆;也有人說是為了防盜,才分開放置;
但也有人說這個家族信奉他們心臟屬於上帝,內臟屬於家族與父母,只有身體才是自己的。
另外地下墓穴則是 歐洲爆發黑死病時蔓延速度太快,屍體無法一一埋葬,
統一集中在地下墓穴,這裡埋葬的人超過一萬多人,
墓是沒有完全開放的樣子,分成不同的小房間,有些是雜亂無章的放著,
可是大部分的骨頭都是支離破碎的沒有很完整 。
聖伯多祿教堂 / 聖彼得教堂(德語:Peterskirche)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一座古老的羅馬天主教堂,
建築風格為巴洛克式,面向西南方,位於格拉本大街 Graben、黑死病紀念柱附近的巷子一隅,
修建於1701年到1733年, 特色是圓頂式屋頂,
該教堂是紀念聖者聖約翰John of Nepomuk (Jan Nepomucký),
因為幫告解者(皇后)保守秘密不願透漏,
就從布拉格查理士橋被國王丟到伏爾塔瓦河裡面給淹死,
大家把 Jan Nepomucký 視為捍衛天主教教會的自主性的殉道者,
後來也因為是淹死的而被稱為抵禦洪水的主堡聖人。
慢慢散步來到了中央咖啡館,
2012年維也納咖啡文化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維也納人甚至把他和音樂、華爾滋相提並論為維也納三寶,
可見維也納人與咖啡深厚難離的情緣。
有人說維也納五步一咖啡,這也許是詩人的誇大之詞,但維也納咖啡館之多卻是不爭的事實。
西元1840年時,維也納咖啡館就已超過80家。
當時報紙並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咖啡館曾提供多達250份不同的報紙與雜誌。
很多知識分子在此閱讀報章雜誌以了解及針貶時事,
維也那很多知名咖啡館在19世紀末成為文人與知識份子聚會之地。
喝咖啡已成為維也納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咖啡館中享受悠閒時光,
以中央咖啡館為代表性,也是少數還保留著這種人文氛圍的咖啡館。
中央咖啡館於1876年開幕,迄今已逾140年的歷史,
曾是菲爾斯特宮殿(Palais Ferstel)的一部分,1860年建築師菲爾斯特自義大利返國後建造了這座宮殿,
昰當時奧國境內最時髦的建築。爾後維也納證交所和奧匈銀行也都曾在此營業,氣派非凡。
詩人彼得‧艾頓柏格(Peter Altenberg)就是那句耳熟能詳: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前往咖啡館的路上」
據說彼得・艾頓柏格每天都會到中央咖啡館喝咖啡,還在這裡創作了許多作品呢!
咖啡館入口處就有詩人的雕像,
到底Harlan先生跟他有多熟,還摸他的頭。
入口處還有多個明亮蛋糕櫃,只見一塊塊琳瑯滿目,精緻可口的甜點排列於內,
五彩繽粉的顏色就宛如一顆顆寶石,視覺上著實營造出非常豐富的色彩衝擊。
誘人垂涎,令人有選擇障礙!!
從大門進入店裡,直立圓柱宛如撐開一朵朵挑高有著美麗飾條圖案的傘狀天花板,
上面垂掛著一盞盞復古優雅的吊燈,
從裡到外保留著當時的裝潢風格,不論外觀或室內裝潢都呈現出華麗的氣氛,
很愛這種挑高設計加上周遭大玻璃窗,引入大量自然光,使得室內光線充足,
讓人仿佛置身百年宮殿中,在如此愜意的用餐氛圍,
也難怪莫札特(Mozart)、貝多芬(Beethoven)、舒伯特(Schubert)、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都是中央咖啡館的常客,
有些感嘆,我們竟然能跟這些名人雖然在不同的時間,卻可聚集在相同空間,進行一場歷史的巡禮。
牆上的掛畫是奧匈帝國最後一位國王Franz Joseph I 與皇后Elisabeth(Sisi),
勤奮的國王與當代最美麗的女人Sisi。
我們來看一下菜單吧,中央咖啡館的餐點選擇相當多
想吃正式一點的餐點,或是甜點下午茶都有,這裡也有維也納豬排唷!
我本來想點皇帝煎餅,據說是法蘭茲・約瑟夫一世最喜歡的甜點
在奧地利不少餐廳也都能吃到這道甜點,
但可惜這款甜點要10點過後才提供!
來看看我點了哪些呢,
沙哈蛋糕Sachertorte4.4歐
奧地利的國寶蛋糕,維也納的代表甜點,沙哈蛋糕(Sacher cake)
沙哈蛋糕又叫奧地利的古典巧克力,於1832年由年僅16歲的Franz Sacher發明,
當時他是奧地利駐法外交官的廚師,他在巧克力蛋糕中夾入了杏桃醬,
加上札實的巧克力蛋糕體與外層的鏡面巧克力構成的這款獨特的巧克力蛋糕!
柔滑的巧克力淋醬和口感细腻的巧克力蛋糕糅合一起,
真的好甜喔,但凸顯中間酸甜杏桃醬,可以解一些膩,
如果很愛巧克力的人應該很愛這種有層次不同口感。
維也納蘋果卷Apfelstrudel 4.6歐
外皮薄如一片紙,卻烤得香脆卻不會太乾 ,
內餡又暖又清甜的蘋果卷, 蘋果沒有完全煮爛,還有包持塊狀,略帶點肉桂味,
雖然我沒很愛肉桂味,但不得不說肉桂和蘋果好搭,
而且淡淡肉桂味又不至於搶過蘋果味道,
所以每一口咬下去都還留有蘋果本身的口感, 上面還撒滿了細細糖霜,
這個視覺效果就覺得美味,果真吃了也為之驚艷,
很推薦這款甜點!
除了兩份甜點以外,當然要點咖啡嚕!
維也納米朗其咖啡WienerMelange 4.7歐ˋˋˋˋˋ4
18世紀開始維也納的咖啡館就開始有 Wiener Melange維也納米朗其咖啡
有點像Latte Macchiato .地道維也納咖啡用二分之一咖啡-二分之一牛奶。
上面則是綿密的奶泡,除了在奧地利.瑞士及荷蘭也都能喝到Wiener Melange 。
不過也因為咖啡比例很少,所以屬淡咖啡,口味清淡,口感非常細膩柔滑。
喜歡濃郁咖啡味的人可能會覺得太淡了一些,不過癮。
很適合配很甜的甜點,跟薩赫蛋糕算是絕配。
還有附送一塊小小的巧克力,裡面有堅果,也算是一小小塊的甜點。
招牌咖啡Café Central Kaffee/CC Kaffee 7.1歐
這是雙份的濃縮咖啡與一點杏酒,然後鋪滿美麗如雲朵的鮮奶油
(Double espresso with apricot liqueur and whipped cream)。
酒精帶出了濃郁的咖啡香氣,啜飲著一份溫暖。
Cafe Central 維也納中央咖啡館
住址:Herrengasse 14, 1010 Wien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7:30~22:00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10時至晚上22:00時
12月24日 - 12月31日
營業時間:07:30 - 凌晨00:00
官網:https://www.cafecentral.w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