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打算利用跟旅館買的薩爾斯堡卡從最遠的或是有門票景點開始先參觀,
所以預定先遊玩溫特斯山、海布倫宮、薩爾斯堡要塞及纜車、最後是舊城區,
以上景點門票:薩爾斯堡要塞、上城的纜車11歐多、海布倫宮10歐多、Cable-Car Untersberg溫特斯山登山纜車20多歐等等,
但如果使用薩爾斯堡卡搭公車電車都是免費的,真得很划算。
旅館還貼心地給我們公車路線圖。
先簡單介紹一下薩爾斯堡相關交通景點券:
Salzburg card 薩爾斯堡卡
有分1日券、2日券及3日券等等,薩爾斯堡卡有以下優惠:
1.免費進入幾乎所有薩爾斯堡的景點和博物館
2.免費乘坐交通工具(包括公車、纜車、Untersbergbahn、Mönchsberg電梯、遊船)
依據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價格,我們是夏季所以每一張卡是€27 (有點給它小貴)
買到卡片之後,要記得卡片的背面上面寫上姓名、日期、啟用時間,
從這個時間點開始24小時,你就可以免費的搭乘下面這一些路線公車,
1~14號公車、CityBus A線、20~28、34、35、151號公車,
使用薩爾斯堡卡,公車上不用再刷卡,
Salzburg card 介紹的官方網站 (連結)
24小時公車票
另外要說明的是,如果你只是要搭公車,沒有要逛有門票景點,
就建議買公車24小時,因為 單純的購買1小時的交通票€2,那來回各要買一張總共就是€4
但是你購買一張24小時的交通票,也剛好是€4,直接買24小時的票比較實惠。
請事先買好,千萬不要到公車上跟司機買,因為24小時的票€5.7,足足貴了€1.7 ,
在比較大一點的公車站牌或者是總站,都可以找到購票機,
有很多部落客介紹如何購買就在此不贅述。
這天一大早6點多我們到旅館一樓吃早餐,
已經有好多旅人在享用早餐,
就像一般歐洲旅館,有準備火腿、麵包、蛋、牛奶、果汁、起司片、簡單水果及咖啡等,
冷天喝到熱咖啡,真的不錯,
用餐完,我們就踏上我們今天薩爾斯堡一日遊行程嚕。
一大早,天空灰濛濛的雲朵遮住了陽光,白色顯眼的薩爾斯堡火車站和噴泉廣場。
我們先到火車站前的公車總站 (站名:Hauptbahnhof)搭25號公車,
車頭上面會寫終點站「Untersbergbahn」纜車站,
沿途會經過今天還要去的海爾布倫宮。
參考以下圖片,你就會知道要在總站得哪個月台搭車,
所以25號公車是在b月台搭車。
如果要去舊城區,就要在c月台搭1~6號公車。
薩爾斯堡交通路線圖
搭上25號公車,更正確說是BRT,公車有分成兩節車廂,
約略40分鐘的車程,沿路從繁華熱鬧城區到人煙荒蕪的小鎮,
就表示終點站快到了。
溫特斯山纜車
眼前這動2層樓高的建築物就是纜車搭乘處,
纜車小小的,我們錯過了一班纜車,纜車是半小時一班,
就只好在等下一班纜車,並看看館內介紹,還有免費廁所。
溫特斯山官網連結
山下纜車站高度456公尺,山上纜車站高度1776公尺。
Untersberg溫特斯山是貝希特斯加登阿爾卑斯山最北端的地塊,
是跨越德国贝希特斯加登和奥地利薩爾斯堡之間邊界的突出分支。
其實溫特斯山2/3都在德國境內,
不過薩爾斯堡人還是執拗地稱這座山為Hausberg,
意思就是這是我家的山。
最高峰是1973米的貝希特斯加登霍克森。
山頂纜車站海拔1776公尺,溫特山圖片下方還有顯示山上氣溫,
竟然只有2度,但山下氣溫至少有17度左右,
我沒想到有這麼冷,所以只有穿著毛大衣,只好把圍巾和暖暖包都帶上,
希望到山頂上不要凍僵。
持薩爾斯堡卡不用換票 ,可以直接刷條碼進入,
不過要等右上角的小紅人變成小綠人才可以通行。
搭上纜車,看著纜車速度很快地爬高,
山腳下的屋舍建築慢慢變成小米粒般,
眼前很快來到一座山峯,像是快撞到山壁上,
但下一秒纜車剎地拉高,
翻越了一座座陡峭山峯,
纜車在山谷間穿梭著,讓我心臟也跟著七上八下,
但又捨不得眼前美景,與群山同高,白雲縈繞在四周,
隨著纜車攀高,我們好像置身於雲霧深處,
伸手不見五指,一片霧茫茫。
一到山頂離開纜車之後,陽光瞬間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白茫茫景色和風雪襲面而來的寒氣,
讓我不禁寒毛直豎,恨不得縮成一團。
但我們都已經到了山上,還是想到纜車站外拍拍風景,
我們努力拉著周圍繩索步履蹣跚地往山上木屋走去,
走進了一片冰天雪地,
不時還因為地面結冰而打滑,但還是拍下一些美景照片,
走到小木屋卻發現沒開放,聽說是家餐廳。
而且風雪太大了,我們無法到山頂拍十字架照片。
無緣看到的十字架。(照片由旅遊局提供)
山上氣溫太低了,我只好穿上Harlan 先生備用羽絨外套和手套禦寒,
還是提醒以後要上山的旅人記得查山上氣溫,
真的跟山下溫度差很多,要準備禦寒衣物和防滑鞋子。
樹葉上鋪滿純白色的霜雪,好似雪花冰,真想來一碗。
兩個雪人,包緊緊的。
我們回到纜車站,
這時雲霧漸漸散開,終於撥雲見日,
天空原來如此澄藍,
陽光照耀在山腳下屋舍,猶如沐浴在聖光中,
但山腰間針葉林仍覆滿靄靄白雪,
就像是精靈森林一般靜謐,
儼然成了兩個不同世界,
但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得不可思議。
歐洲的高山纜車真的好方便,
一下子就能從山下到山上,
輕鬆地欣賞高山美景。
海布倫宮
此時也不早了,我們搭著纜車下山,
接著搭25號公車來到海布倫宮(Hellbrunn Palace / Schloss Hellbrunn),
興建這個宮殿的瑪爾庫斯‧西提庫斯Markus Sittikus von Hohenems大主教曾在義大利遊歷求學,
喜愛巴洛克建築,1613~1619年委託桑大主教於西元提諾‧索拉利興建的宮殿,
所以海布倫宮的建築樣式也是偏巴洛克的,
但不像薩爾斯堡大教堂那般富麗堂皇(大教堂也是這位主教規劃的)
海布倫宮意謂清泉,所以又稱為水泉宮,也是電影真善美拍攝地點,
其實它宮殿很普通,畢竟只是大主教Markus Sittikus von Hohenems夏天白日遊憩宴客的地方 ,
但這位瑪爾庫斯‧西提庫斯似乎是位喜愛惡作劇的人,
亮點就在庭園內處處可見利用巧妙設計噴水的整人機關,
所以記得保護好自己的攝影器材!
海布倫宮官網 連結
票價和開放時間如下:
營業時間:四月和十月,09:00~16:30
五、六、九月,09:00~17:30
七、八月,09:00~18:00〈七八月另有夜間導覽〉
是薩爾斯堡夏季的熱門旅遊景點,因為多少都會被水噴到之故,
從公車下車處,沿著超長的黃色圍牆,
走進海布倫宮,庭園內的建築一樣以黃色的巴洛克風格為主。
下面是海布倫宮的地圖,簡單先介紹,
kassa是售票處,我們就是拿薩爾斯堡卡到售票處去換票進去導覽惡作劇噴泉園區,
宮殿內有兩處飲食區,一個咖啡杯和刀叉圖案,
我們猜應該是一個是輕食餐廳,另一個是正式餐廳,
begginn der fuhrung就是導覽開始集合點,
至於真善美場景的涼亭應該是rondeau sound-and-music pavillon,
園區還有紀念品店和免費廁所等等。
我們先到海布倫宮中的輕食餐廳買些食物填飽肚子,
我們點了一份鹹食,和一份沙河蛋糕,
「沙河蛋糕」(Sacher Cake) 號稱奧地利國寶,是到奧地利必點傳統甜點,
巧克力海綿蛋糕上面裹著光亮巧克力糖漿,中間夾著香甜杏桃醬內餡,
單吃有點過於甜膩,但配上香醇黑咖啡,卻是恰到好處。
這份鹹食也不錯吃,有好多蔬菜,還有夾著熟蛋片,稍微解餓。
下面是這家輕食餐廳的菜單,其實我也沒看菜單,
是直接在玻璃櫃前面看餐點點餐,共花了13.5歐。
吃完午餐後,我們到旁邊售票處換票,
同時因為機關噴泉園區需要導覽,
所以售票員會告知參加場次,導覽時間約1個小時,
而且只有英文和德文導覽,沒有中文。
輪到我們場次還有些時間,所以先去上廁所,順便逛逛四周。
終於輪到我們進場了,
跟著導覽員依序進去園區嚕。
並注意入口處的攝影師,
參觀結束時在出口會販售洗好的照片。
一入園區,就會看到各式各樣優美庭園及噴泉造景。
大家剛進去的時候,一定都會被聚集在一個半圓形的廣場上,
這是第一個噴泉就是Royal Table, 以前戶外用餐的地方,
導覽員會問有沒有自願者要上去坐,
當大家坐著正開心的時候,身後就會噴起整人的水柱,只有主教的位子是不會濕的。
可想而知,當時濃妝豔抹、雍容華貴的貴族淑女正在接受主教宴客,
卻被忽然水柱噴到驚聲尖叫,場景有多可笑。
不過因為是機關噴泉區,所以遊客們都有心理準備,就算被噴到也是哈哈大笑。
接下來的庭院步道上都有美麗的造景和雕像,不過都暗藏機關,讓你不經意間就全身濕。
大家聚精會神邊聽導覽員說歷史,邊猜測水會從哪邊噴出。
自願者各就各位,乖乖坐好。
下一秒馬上椅子下方開始噴水,大家四處逃離。
接著我們沿著庭園開始逛,
周圍都有一些以水力推動的人偶精緻布置。
薩爾斯堡是莫札特的故鄉,這個噴泉機關園區也有跟莫札特音樂有關的機關。
一個由水力發動超過200個人偶演奏莫札特音樂的劇場,
雕刻著各行各業的人偶,精細到每個表情、服裝及物品都維妙維肖、栩栩如生,
但大家聚精會神地欣賞完表演後,
又是一陣水柱伺候,讓人防不勝防。
還有園區雕像有些是仿造神話故事人物所雕刻。
當初海布倫宮是主教作為夏宮及狩獵宮,加上主教非常喜愛動物,
所以在園區處處可見動物的雕刻及畫作。
海神噴泉(Neptune Fountain)
見到一座拿著三叉戟,端坐在海豚上神氣的海神石雕。
這是一間鑲滿貝殼的洞窟 ,
大廳中央有一座海神雕像,雕像下方還有張鬼臉,
主教真得很淘氣,不忘在小細節搞笑。
石灰洞內到處是各式各樣的貝殼,十分特別,
會一直出現海神和海洋生物,
應該因為這是以水為主題的宮殿。
但從洞窟一出來馬上就被四面八方的水網包圍,
連牆壁上的鹿頭都會噴水!
最讓人印象深刻是王冠洞窟Crown Grotto,
岩石底座頂端安放一金色王冠,
當導覽員按下機關後,
可以看到金色王冠在強力水柱抬升浮起又下降,
象徵權力也是起起落落,不會長久。
當看完王冠表演後,走出洞穴迎接我們的是一條美麗的噴水隧道。
其實水柱並不大,可以當作玩水。
水池中雕刻神話故事,
是帶著一群獵犬的獵人因為偷看月神(狩獵女神)黛安娜沐浴,
被懲罰變成鹿,被自己獵犬五馬分屍,變成星星-獵戶座。
結束機關噴泉的導覽之後可以隨處在花園逛逛、
進海布倫宮參觀,或者去薩爾斯堡動物園。
不過因為我們還有其他行程,而且天氣不好開始下起細雨,
就在花園裡拍拍照。
花園裡有好大的水池。
只可惜我們忘了到真善美涼亭去朝聖,
涼亭很小巧,電影裡是仿造並尺寸放大,
而且不開放進入,只能在外面拍拍照。(官網照片)
玻璃涼亭是大女兒Liesl 和她的電報情人翩翩起舞的地點,
也是瑪麗亞和上校互訴衷情的地方。 (電影「真善美」照片)
薩爾斯堡要塞及纜車
離開海布倫宮後搭著公車回到舊城區,
下一個參觀點是薩爾斯堡要塞及纜車,
一下公車不用怕迷路,跟著地圖和沿路纜車的標誌走,
很快就來到纜車站,可以選擇搭纜車5分鐘或是走路30分鐘上山。
不過既然持有薩爾斯堡卡,當然是搭纜車上山。
聖嘉耶當堂是薩爾斯堡的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
先說說薩爾斯堡的歷史, 薩爾斯堡(Salzburg)的salz是德文的鹽,
過去薩爾斯堡產鹽,以賣鹽而繁華一時,貿易不斷,
現在周遭還有很多鹽坑可以參觀,由於位處阿爾卑斯山以北,
是第一個信仰基督教城市,該地大主教於1278年受封為神聖羅馬地國諸侯,
自此該城是被稱作北方羅馬,也是一個歷史悠長古城,
據史料記載,薩爾斯堡是現今奧地利管轄地域內歷史最悠久的城市。
美麗的薩爾斯堡老城早在1996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
當然還不得不提到音樂神童莫札特出生地就在此,
甚至電影真善美也是在這座老城中拍攝。
如果你喜歡《真善美》這部電影,
就會發現電影是以這座城市為舞臺,
例如郊區海布倫宮、男女主角結婚地點-Mondsee小鎮Basilika St. Michael教堂、
男女主角住家 雷翁波德斯克恩宮 Schloss Leopoldskron ,
市區主角逃離納粹躲場地點-聖彼得墓園、
女主角當修女時-儂柏格修道院、米拉貝爾宮等等......
《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是一部改編自瑪麗亞·馮·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
《崔普家庭演唱團》(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的戲劇作品,
位居北美影史票房第三名,同時也是史上最賣座的歌舞片。
該劇描述阿爾卑斯山上某處修道院裡的一位實習修女到崔普家擔任教職,
然後從贏得孩童們的心,到與單身的男主人相愛、結婚並組家庭樂團,
最後又有驚無險的逃離納粹魔掌的故事。
其中,該劇的諸多歌曲,如《Do-Re-Mi》、《孤獨的牧羊人》、
《小白花》、《My Favorite Things》傳唱至世界各地,並被翻唱成各國語言版本。
(摘自維基百科)
至於這座要塞/城堡建於西元1077年,當時的主教為了羅馬教皇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撕破臉,
建了這個居高臨下、易守難攻的要塞。
歷經統治薩爾斯堡眾多大主教的擴建,
讓它有了現今長250公尺、寬150公尺的規模,
是歐洲現存規模很大的中世紀堡壘,
絕佳地理位置和高聳的城牆成為不曾被攻陷堡壘。
纜車的速度十分快,
一點也看不出來這座建於14世紀的纜車,
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纜車系統。
剛到要塞有點迷路,沒有仔細看地圖,
出了要塞的纜車站之後往左會先到一個觀景平台。
溫特斯山真的好高,一半被雲霧給遮蔽了。
隨意在城堡內閒逛,找到紀念幣機器,
當然要買一枚當紀念。
要塞塔樓之間步道,
城堡裡有各種功能的小屋,
照料以往大主教家族們的生活起居。
我們邊走邊逛,最後找到要塞售票處,
因為持有薩爾斯堡卡可以免費參加導覽,
於是我們借了兩台中文導覽機器。
要塞內部非常樸實,
不像天鵝堡是作為宴會場所,就是防禦型堡壘,
由城堡的工作人員,逐步帶大家穿梭複雜的城堡之中 ,
導覽會介紹薩爾斯堡及要塞歷史,
也看到每個主教在不同時期不斷擴建要塞的模型
另外還有大主教的儀式房、廳堂、房間,
以及行刑房、深達5公尺的水牢,
陰暗的空間陳列著各式各樣刑具,
讓人不禁想到越是古老城市,也有其陰暗歷史。
也收藏了許多中世紀的古物和美術品,諸如長矛、風琴和火爐等。
導覽最後我們走上越來越狹窄的木造樓梯,來到會要塞的制高點,
從這裡居高臨下一覽薩爾斯河如藍色絲帶蜿蜒流過這座城市中央,
將城市劃分為舊城區與新城區,
薩爾斯堡建物屋頂都是的黑色,展現舊城的沉穩,
也凸顯藍色屋頂薩爾斯堡教堂更為神聖獨特,
市區錯落著寬闊廣場,眾多教堂和修道院,
迂迴在巨大建築物旁古老狹長小巷,
盤據在山頭的要塞古城,同時保存中古世紀、
羅馬、文藝復興、巴洛克等很多不同時期建築,
在在見證當時主教擁有絕對的宗教和世俗權力 ,
以致薩爾斯堡這樣小小的舊城區裡,教堂密度高得驚人。
要塞北側的新舊城區。
要塞南側可以看到國家養老院Seniorenheim Nonntal,
坐落在大片綠地,住在裡面應該很舒適。
另外還有真善美男女主角住家- 雷翁波德斯克恩宮 Schloss Leopoldskron,
在綠鬱樹林圍繞下,後臨有一座綠色湖泊。
另個角度,可以看到前面介紹兩棟建物外,
還有高聳入雲的溫斯特山。
接下來逛到兵器博物館Rainer Regiment Museum,
介紹當時的兵器及戰爭場景。
士兵的盔甲,吊掛起來更有當時戰爭感覺。
這應該是徽章,好多歐洲國家都有雙頭鷹徽章。
最後是人偶博物館,有好多操作人偶,
好多條線控制人偶細微動作,
模仿古代貴族穿著、生活模式等。
也有仿造海布倫宮的機關噴泉,
這個比較有趣可愛。
這個人偶布景應該是以前薩爾斯河畔商人載運鹽或其他商品情景,
薩爾斯河從城市中央貫流而過,古代就是在這條河上游發現鹽礦,
而在此形成聚落,而鹽也藉由這條河運往歐洲各地,故又稱為鹽河。
參觀資訊:
營業時間09:30-17:00
全票15.5歐 線上買11.9歐 薩爾斯堡卡免費(冬季時間)
官網連結
薩爾斯堡大教堂及主教宮
結束要塞參觀之旅,我們搭纜車下山到舊城區,
來到薩爾斯堡要塞山腳下的主要廣場-卡比地廣場 Kapitelplatz。
廣場上最明顯的地標就是有個小人站在大金球!
雕像源自薩爾斯堡城市基金會,於2002~2010年間,每年都邀一名國際知名藝術家,
為舊城區的公共空間設計創意的現代藝術品,
一方面可以發揮藝術家創意,吸引更多遊客目光,
另一方面可以啟發居民藝術修養,培育更多藝術人才,
讓藝術更民眾生活更為貼切。
2007年的德國藝術家Stephan Balkenhol,為這座城市創作兩件雕塑品引發熱烈討論,
其中一個是展示於中央廣場的大金球Sphaer,
金球上方有個站立的白襯衫男子,遠看真的以為有人站在上面,
遠遠地眺望著山上的薩爾斯堡要塞。
另個作品為石中女人Woman in the Rock,
就在面對薩爾斯堡要塞往右一直走,會看到有個山洞停車場入口上方。
可惜那時沒做足功課,忽略了在山腳下象徵永恆寧靜的女性雕像。
它的創作者表示這項作品沒有特定解讀方式,
而是留給所有欣賞者以自己角度及人生經驗自由想像。
即使天公不作美,雨斷斷續續地下,
遊客還是不減遊興,
只見廣場上聚集了很多攤販,
賣著各式各樣吃的用的食物及紀念品等,
遊客絡繹不絕地一攤又逛過一攤。
穿過一個迴廊,我們又來到大教堂廣場,
有好多修道院、博物館等所圍繞,
東面是薩爾斯堡大教堂入口,西面是方濟各教堂,
北面是舊主教宮,表面上這些建築物風格迥異,
但實際上以上建物和山腳下聖彼得教堂(有最美墓園之稱)都有天橋串連,
以利主教來往重要場地,
甚至傳言大主教沃夫狄屈(Prince Archbishop Wolf Dietrich)為了方便私會情婦阿爾特,
還有從方濟各教堂連通道阿爾特的住家,
最後主教還為情婦興建了米拉貝爾宮。
這是薩爾斯堡大教堂(德語:Salzburger Dom)是一座17世紀的巴洛克建築,
天主教薩爾茨堡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位於奧地利城市薩爾茨堡。這裡是莫扎特受洗的地點。
1598年原來的羅曼式教堂嚴重受損,被迫拆除,
沃夫狄屈大主教設計規劃改建為巴洛克建築,
其雄偉正面及巨大圓頂屋頂均為特色,1614年奠基,完成於1628年。
二戰中,薩爾茨堡主教座堂部分受損,修復工作完成於1959年。
在正面牆上有四座巨大的雕像:手持鑰匙的聖徒彼得、手持寶劍的聖徒保羅,
手持鹽瓶的州守護神聖徒魯佩特、和手持教堂模型的維吉爾。
大門口的三扇青銅大門,象徵著基督教三德 - 信、望、愛。
門上的三個數字774、1628、1959分別代表大教堂建物三次重建時點,
西元774年創建,1598年遭祝融肆虐,
二次世界大戰時又被戰火波及,於1959年重新修復。
大教堂的南、北、西面,各有一座廣場,加上東面較狹小的通道,
可視為座落於一個相連通的大廣場中央。
每個廣場上都有其裝置藝術或歷史遺跡。
大教堂前方廣場中央是聖母瑪麗亞紀念柱(Maria Immaculata column),
柱頂當然是聖母,下方則由代表天使、魔鬼、教會與智慧的形象圍繞。
其中三項不難理解,魔鬼則據說代表聖母受孕當下,魔鬼嫉妒得咆哮。
在穿過另個迴廊,來到主教宮廣場,
顧名思義源於主教宮,乃是總主教大人的寢宮。
廣場西面是舊主教宮(Alte Residenz)很樸實,3~4層樓建物,
舊主教宮(Residenz)於1595年由沃夫狄屈(Prince Archbishop Wolf Dietrich)大主教下令擴建。
薩爾斯堡歷任主教自1120年起即居住於此,內部裝璜以巴洛克式為主,共約有180個房間,
包括美術館、展覽廳及部分建築作為薩爾斯堡大學法學部及美術館使用。
房間內大量的壁畫、繡帷、雕像,
金碧輝煌的程度與皇宮旗鼓相當,
會議廳則是小莫札特為大主教及王公貴人演奏的場地。
目前展示16~19世紀畫作的美術館。
(照片剛好沒拍到,下面主教宮照片摘自維基百科)
南面是薩爾斯堡大教堂。
而東面鐘樓所在以前市政廳,現在是薩爾斯堡博物館,
1702年在鐘樓上增加葛洛肯編鐘Glockenspiel ,
35個大鐘在每天7,11,18點會自動演奏,多半是莫扎特的作品,
悠揚響亮的鐘聲,迴蕩在整個薩爾斯堡市區。
主教宮廣場中央的四層樓高的主教宮噴泉(Residenzbrunnen),
高達15公尺,號稱中歐最大的巴洛克噴泉。
照片中是噴泉和其後面的舊市政廳鐘樓,
拍照前剛經過一臺馬車,故隨即有人在清馬糞,
環境維護做得很落實。
參觀資訊:
營業時間10:00-17:00(最後入場16:00) 週二休
全票12歐 薩爾斯堡卡免費
薩爾斯堡主教座堂Salzburg Cathedral(Dom zu Salzburg)
一到六 08:00-17:00 日和假日 13:00-17:00 免費
蓋特萊德街 /糧食胡同 Geteridegasse
聖弗洛里安Der Florianibrunnen噴泉其實位於一條街外的老市場(Alter Markt)。
聖弗洛里安是三世紀羅馬將領,地下基督徒,揭穿後由皇帝特使下令處死。
原本判的是火刑,因聖弗洛里安組織軍中消防隊有功,
弟兄不願執行,遂改為投河淹死。後來成為中歐許多城鎮的主保聖人,
也是消防隊最早始祖。
走在Geteridegasse會被一棟插著奧地利國旗的黃色建物所吸引,
莫札特西元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薩爾斯堡老城廣場﹙Getreidegasse﹚9號的1間房子,
宮殿音樂師奧德波﹙Leopold Mozart ﹚的夫人產下了一個男孩,
這個小孩就是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Mozart, Wolfgang Amadeus,1756~1791﹚。
莫札特36年的短暫生命中,17年的歲月是在薩爾斯堡度過的。
莫札特故居紀念館(Mozart's Geburtahaus)裡展示著莫札特相關文物。
莫札特與海頓、貝多芬並列為十八世紀末古典音樂的三大巨頭。
他雖然生命短暫,但自創鋼琴和交響曲格式,
應用繁複的絃樂作曲技巧,
為世人留下歌劇、鋼琴協奏曲、交響樂等六百多首的不朽作品 。
門票:10歐,薩爾斯堡卡免費。
開放時間:早上9時至下午5時30分(冬天時間)
16世紀晚期至17世紀初,蓋特萊德街是通往巴伐利亞的商業大道,
富裕商股都聚集在此,千年來如一日的熱鬧繁華。
蜿蜒曲折、狹長、古老的石板街,
兩旁的房屋均是十五到十八世紀中古建築物,
蓋特萊德街(Geteridegasse)可謂薩爾斯堡最具特色的一條街,
又被稱為糧食胡同,號稱歐洲最美麗街道。
相傳中古世紀商人為使當時不識字的民眾了解商店性質,
想出用鑄鐵招牌標示商品種類,
而且大部份以金色彰顯高貴典雅風格,充份表現出該店鋪的特色,
成為現在獨具一格的街景特色,在在吸引遊客目光。
走在古樸石板街上,隨處可見中古世紀的雕工精細的拱頂、
古拙廊柱、傳統的飛簷、精美的浮雕等,
都讓人不禁嚮往中古世界風情。
大街上不只有傳統店家,更有很多外來的時尚精品店、速食店等,
例如麥當勞、ZARA、 SWAROVSKI 、PANDORA等,
但都延續著這條街特色,採用鏤空雕花的招牌。
真心覺得台灣五顏六色、越大越明顯的招牌,毫無美感,
反而不如歐洲這樣統一、古典及美學的招牌別具特色,
也許要從小、長期及生活細微開始慢慢培養民眾審美觀念,
才能有如此展現充滿藝術的城市美學。
逛到這裡已經開始飢腸轆轆了,
街上的香腸堡 (Bosna) 是必吃美食,
這家店不在Getreidegasse街上,
而是門牌Getreidegasse33轉進去小巷就會看到囉!
這條大街旁都有很多小巷,
裡面別有洞天,有很多特別商店可逛。
Balkan Grill Walter 的菜單非常簡單只有五種,
多國語言翻譯只列出 1 號~4 號, 5 號是什麼呢,這是個謎。
1號餐 原味。洋蔥-香芹-香料
2號餐 洋蔥-香芹-芥末-香料
3號餐 芥末-香料
4號餐 洋蔥-香芹-番茄醬-香料
5號餐 番茄醬-香料
一根香腸堡(1 wurst)
兩根香腸堡Bosna3.7歐元
飲料 可樂/芬達/Almdudler汽水(藥草汽水,像玫瑰茶口味)
有點忘了我們點了幾號,餡料很香,買了兩份bosna,花了7.4歐,
香腸像是德國香腸偏脆,配上軟麵包,真的超好吃的。
Balkan Grill Walter
地址:Getreidegasse 33, Salzburg週一至週三11:00~18:00,週日公休
網址: http://www.hanswalter.at/infos-zum-bosnastand.html
今天最後景點是-正港莫札特巧克力創始點 FÜRST,
其實這家有很多分店,只是剛好Getreidegasse 街底就有家分店,
1890年由薩爾斯堡的皇家糕點師PAUL FÜRST研發出來莫札特巧克力,
並且在1905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勇奪金牌,
從此風靡全球,成為觀光客來奧地利必嚐美食。
但他並未申請專利,以致有好多廠商也紛紛模仿,
這家店的莫札特巧克力全手工製作,其他品牌則是機器製作,
但都是以開心果膏、杏仁膏外包牛軋糖,
在浸入巧克力中, 蘸 一層黑巧克力,只是各家比例不一,
以至於吃起來口感和味道都不一樣。
創始店包裝是銀色藍底的莫札特頭像,
只有在薩爾斯堡才買得到 ,大約一顆一歐,
其他超市賣的都是其他廠牌的金色或紅色包裝。
我這次買了三款莫札特巧克力,價錢越貴越好吃,
好吧,至少貴得有道理,雖然不到必吃不可,
但既然都到莫札特巧克力發源地,就不妨吃看看。
Getreidegasse 街底可以看到像一座石牆佇立市中心的是僧侶山,
此山海拔540公尺,是城市中五座山之一,
其命名來自山北側-聖彼得修道院的本篤會僧侶,
山腳下有一座哥德式建築的聖布拉休斯教堂Loretto Spiritual Center of St. Blaise。
天色漸晚,我們搭著電車回旅館休息。
雖然今天行程滿檔,但心裡卻是充滿感動,
好多以前在明信片出現景色,
現在卻能親眼所見,親身經歷,
真的是很難得經驗。
不過還是有很多遺珠之憾,礙於時間只能選擇幾個點,
像是山下的聖彼得墓園(St. Peter’s cemetery) ,號稱最美墓園,
這裡是當地相當知名的觀光景點,除了有名人在此安息外,
且這裡有不少當地重要的歷史;甚至還有受到宗教迫害而在山壁上生活的遺跡....等;
電影真善美中崔普家族為了躲藏納粹的藏身之地。
其實來到薩爾茲堡前該把電影真善美給重新複習一遍,
延著時光迴廊,重回這些電影中出現的經典場景,也是遊遍薩爾茲堡的好方法。

儂柏格修道院(Benediktinen-Frauenstift Nonnberg)
也譯做諾恩貝爾格修女院,是一座本篤會修道院,
公元714年由魯伯特創建,是德語世界最古老的女子修道院,
修女聖愛倫特露蒂絲是儂柏格修道院的首任院長。
因電影《真善美》在此地拍攝,這座修女院獲得了國際聲譽。
電影中崔普家的別墅,也是孩子們唱《我最喜愛的事》 (My Favorite Things)取景之地。
家門前的美麗湖泊倒影著這座洛可可式宮殿建築,
浪漫閒適的場景讓人於腦海中揮之不去。
現今的雷翁波德斯克恩宮已是一家四星的飯店接待各國的客人。
我只有在薩爾斯堡上遠遠有看到這棟建築。
明天還會到米拉貝爾宮,也是真善美拍攝地點之一。
(明天遊記待續)